2025年8月28日,由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术锐蛇形臂单孔手术机器人获得欧盟CE认证(MDR EU 2017/745),获准应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胸外科腔镜手术操作,可用于治疗胸腔内或腹腔内的良性或恶性疾病,适用于符合微创手术条件的成人及儿童患者。这标志着术锐®机器人继在中国市场实现突破之后,也成功通过了国际权威机构的严苛审查,正式启航全球舞台,不仅继达芬奇单孔机器人成为世界第二个获批CE认证的全科室单孔手术机器人,还突破了达芬奇单孔机器人的技术天花板,成为唯一获批CE认证的儿科单孔手术机器人,更成为了首个获批欧盟全人群的中国手术机器人!
技术突破:从零到一的原创之路
术锐®机器人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自主创新,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核心瓶颈,成功落地了历经二十年研发积累与技术打磨的世界首创技术,实现了从零到一的原创突破。公司开创性提出蛇形臂单孔手术机器人技术,高自由度的蛇形臂能通过单一小孔深入人体复杂区域精准操作,彻底颠覆了传统手术机器人刚性直杆器械的操作模式。
与传统多孔手术机器人不同,术锐®机器人的蛇形手术工具通过单一微小切口进入人体体腔实现多臂协同下的多自由度精准手术操作。原本需要多切口才能完成的高难度手术,现在可以只通过单一微小切口即可完成,大幅减少患者手术创伤与术后恢复时间。
蛇形臂驱控技术结合高精度传感网络、先进运动控制算法和智能人机协作界面,使手术操作更加安全、精准和直观。无论是需要精准操作的泌尿外科,抑或是手术区域广泛的普通外科,还是极致微创的妇外科、抵抗心跳干扰的胸外科、以及极小空间操作的小儿外科手术,术锐单孔机器人都能够提供灵活、稳定且高效的操作支持,为患者带来更微创、更安全、更快恢复的最先进治疗路径。
术锐单孔机器人成为首个获批欧盟全人群的中国手术机器人,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全球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空白,为全球微创外科发展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更通过率先获批欧洲的儿科为适用人群,充分展示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新实力。
更广泛的临床应用:覆盖全外科、全人群
2024年1月,国际品牌达芬奇单孔SP机器人获得欧盟CE认证,用于多外科手术。仅时隔一年半,术锐单孔机器人即完成了同样的国际认证路径;更令人欣喜的是,与达芬奇单孔SP机器人的获批范围相比,术锐单孔机器人实现了进一步突破,不仅覆盖含泌尿外科、普外科、妇科、胸外科在内的全外科,还率先将儿童患者纳入适用人群,成为欧洲市场唯一获批的儿科单孔手术机器人,为各科室复杂病例及儿童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微创的治疗选择。
截至目前,术锐®机器人已与中国大陆70余家、欧洲近10家医院建立临床合作,完成了逾2000例手术,覆盖全外科领域,并完成了超过50项创新术式的临床实践,充分验证了术锐单孔机器人在手术安全性、临床适应性、操作灵活性、手术精准性方面的卓越性能,为其后续全球推广提供了坚实的临床数据支撑。
国际拓展:极致微创手术,新标杆全球启航
自2025年初,术锐®机器人即已开始积极布局欧洲市场,与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多国专家建立紧密的临床与学术合作网络,并携手国际知名医学培训机构IRCAD,共同建立欧洲临床卓越中心,致力于推动单孔微创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培训。该中心不仅为欧洲及全球外科医生提供系统化、标准化的单孔手术培训,还将开展临床研究、创新术式验证以及远程手术示范,打造国际领先的单孔微创手术技术交流与实践平台。通过这一系列合作,术锐®机器人在欧洲的技术影响力与临床覆盖能力持续提升,为中国原创高端医疗器械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4月,西班牙著名胸外科专家 Diego Gonzalez Rivas 教授,利用术锐蛇形臂单孔手术机器人成功为欧洲患者完成全球首例远程单孔胸外科手术,使欧洲患者首次受益于中国原创单孔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先进微创治疗方案。这一里程碑事件充分揭示了术锐®机器人在复杂手术与远程操作中的卓越能力,也为其在欧洲市场的临床推广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揭开了序幕。已获CE认证的术锐®机器人将依托IRCAD临床培训中心,并通过与欧洲各区域顶尖医院专家的紧密合作,竭力于让先进的单孔微创治疗方式惠及欧洲乃至全球患者。
全球愿景:中国原创单孔技术普惠全球医患
作为首个获批欧盟全人群的中国手术机器人、全球唯一获批欧盟儿科的全科室单孔手术机器人,术锐®机器人将坚定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道路,不仅致力于中国原创技术在中国开花结果,更竭力推动中国原创技术走向世界。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术锐单孔机器人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准入与临床应用,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微创、更精准、更普惠的外科治疗解决方案。